此篇文章是整理網路資訊

 

懷孕可以分為備孕期(等待期)懷孕初期懷孕中後期

*備孕期、懷孕初期 (0–3個月)
懷孕初期的飲食熱量並不用增加。醫師比喻,懷孕12週以前,胎兒就像是「自己帶了個便當一樣」,卵黃囊即可提供胎兒營養;懷孕12週時,胎盤才完全發展成形,此後比較需要藉由母體的營養攝取來供給胎兒。因此懷孕初期不用比懷孕前吃下更多的熱量。

 

*懷孕中後期(4–9個月)

懷孕中期、後期,建議每天飲食增加300大卡熱量及10公克蛋白質。不過還是要依據孕婦的活動量、體重增加情形、懷孕前健康狀況而加以調整,可以與醫師討論,這個基本的原則還是可能因人而異。

懷孕中、後期,才比較需要鈣質與鐵質。因為胎兒長骨頭需要鈣質,鈣質由母體所提供,所以孕婦要攝取比較多鈣質,以免自己的鈣質流失,每天可以喝1.5~2杯的低脂乳品,每杯為240毫升,一般鮮奶或媽媽奶粉皆可;鐵質則是因為為了造血提供給胎兒與孕婦本身(為了因應生產失血的自然保護機制),孕婦中、後期血液會上升。一般人大約有5~5.5公升的血量(包括血液、紅血球、白血球…等),懷孕會增加25%~40%的血量,血量達到大約7公升。當血量增加,但是如果紅血球不足,就會產生生理性貧血,孕婦會感到心跳加速、身體不適,可能需要依據醫囑補充鐵劑。)

根據孕婦健康手冊的建議,孕婦建議每天攝取1,000毫克的鈣,乳製品、低脂牛乳、豆腐、深綠色蔬菜都是鈣質的來源;鐵質則是懷孕初期、中期每天攝取15毫克,第三孕期則每天攝取45毫克,除了胎兒與孕婦使用外,亦可儲存在胎兒體內,以供給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所使用。除了紅肉以外,深綠色蔬菜與貝類等,也都富含鐵質。除了鈣質與鐵質以外,其他礦物質,例如:碘(海帶、海苔、蛋類等)、鎂(莧菜、甘藍菜、香蕉等)、鋅(牡蠣、甲殼魚類等)與維生素(小麥胚芽、堅果、豆製品、乳製品、全穀類、肝臟等)等,也皆應均衡攝取。

 

*養胎不養肉?
以均衡飲食為最高原則。以下有些原則也可以稍加留意:
*攝取適量蛋白質

*多吃蔬果

*適量攝取全穀根莖類

*適量攝取全穀根莖類

 

額外知識補充
妊娠糖尿病

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楊振銘指出,妊娠糖尿病為懷孕期間發生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症狀。約3~5%的孕媽咪會出現妊娠糖尿的現象。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二等親內有糖尿病史)、高齡產婦、曾生過巨嬰、體重過重等,細項列舉如下:


●前胎糖尿病病史。

●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曾產下嬰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

●曾產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嬰兒。

●反覆性流產病史。

●肥胖。

●持續性陰道念珠球菌感染。

●尿糖。

●羊水過多或預估胎兒體重過重。

●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妊娠糖尿病為母體和胎兒帶來的影響
1.未經治療或控制不良的妊娠糖尿病對媽咪及寶寶會造成較高的罹病率及死亡率。

2.有妊娠糖尿病時,母體可能會併發高血壓、子癲前症、羊水過多等情形。

3.併發症的危險包括:高血壓、子癲前症、羊水過多及增加剖腹產情形。

4.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發展成糖尿病的危險性會增加。

5.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所生產的嬰兒有長期健康的風險,包括肥胖的危險性增加;有較高比率的耐糖障礙及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在懷孕期間血糖控制不良時,其代謝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嬰兒的智力及神經發育。


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發的變化,加上個人體質差異容易造成妊娠性糖耐受不良。舉例來說,在懷孕初期,胰臟胰島細胞變大,致使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然而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到了懷孕中後期,腎上腺提質素、妊娠素及游離脂肪酸的增加,對於肝臟葡萄糖的新生作用及周邊組織對葡萄糖需求減少,胰島素分泌未能代償,就會導致妊娠糖尿病。

 

罹患妊娠糖尿病的
●遺傳基礎:如果患者有過妊性娠糖尿病的話,那麼在將來會出現第2型糖尿病的幾率是非常大的。因此有人認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與引起第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關。


激素異常:在懷孕期間,體內的胎盤會產生可以促進胎兒生長的激素,而這些激素對胎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卻可能阻斷母體內的胰島素作用,引發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多發生於懷孕第24~28週,同時也是這些激素分泌量的高峰期。


肥胖:肥胖容易引發許多疾病,妊娠糖尿病也不例外。

 

孕媽咪的身體在懷胎十個月內雖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變化,但有些症狀在懷孕初期並不會顯現出來,反而是在懷孕一段時間後才出現。建議準媽咪們還是要提前於懷孕12~14做早期的血糖篩檢,並於24~26週複檢,確定自己的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如有異常也可及早發現。

 

 

 

arrow
arrow

    ingrid777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